古稀之年指的是(及笄之年)

2024-04-22 11:14:54 游冲网

摘要本文目录中国古代年龄称谓中“古稀”指的是男子多少岁古稀之年是指什么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耄耋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中国古代年龄称谓中“古稀”指的是男子多少岁古稀之年是几...

古稀之年指的是(及笄之年)

本文目录

  1.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中“古稀”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2. 古稀之年是指什么
  3. 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耄耋
  4. 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中“古稀”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古稀之年是几岁?古人把人的70岁称为古稀,稀就是少的意思。

把70岁高龄老人称作古稀老人,是来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叫做《曲江二首》的诗,诗中写道:“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感叹人生何其短暂,能活到70岁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在古代人活到七十岁算是高寿了。现如今活到七十岁的老人比比皆是,而且年龄过百的也不在少数,其实这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古代的时候,由于长期战乱,人们的生活也陷入饥荒、瘟疫等灾害之下,因此人的平均寿命都是在四十岁到五十岁之间,七十岁在古代也是很难得的了,所以被人称为是“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除了用来形容年龄以外,还有另外一种含义就是人到了古稀之年,能多活一天就是感觉赚到的,毕竟生老病死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人到七十古来稀这句话放现在是不成立,古代医疗技术不科学,导致很多人生病就死,没能及时治疗。

古代因为种种原因,年龄达到古稀真的非常的稀少,比较出名的便是唐寅,说唐寅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一提起唐伯虎大家就知道了,他曾经感叹自己活过了古稀,并写了一首诗,诗中有说到“前二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以此来表达人生几何。

随着时间的不断向前,人的寿命越来越高了,就好比一千年以前的超过古稀之年的拿学者来比较在我的印象当中只有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和孔子等人,在几百年之前的时候,比如说四大名着的作家罗贯中和吴承恩书画名家郑板桥年龄都已过古稀。

古稀之年是指什么

古稀之年”是指人到70岁的时候。又叫悬车之年、杖国之年、从心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90岁称鲐背之年,80、90岁也合称耄耋之年,100岁称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拓展资料:

古稀”是中国人自古指七十高龄的说法。它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杜甫吟咏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一千二百多年的杜甫慨叹人生苦短,能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十分稀少。

后来到了明朝,距今五百年前时,著名书画家唐寅(唐伯虎)读了杜诗后,感慨自己已活过了“古稀”,他填了一首《七十词》:“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二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止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止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唐寅虽活过古稀,仍感叹唏嘘人生几何。

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耄耋

古稀之年是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是指八十至九十岁。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例如: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而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年龄称谓与对应岁数

弱冠之年:20岁(男子)。

不惑之年:40岁。

而立之年:30岁。

年过半百:50岁以上。

花甲之年:60岁。

年逾古稀:70岁以上。

耄耋之年:80至90岁。

岁至期頣:100岁。

故事

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在云南罗平富乐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

该村何姓有一匾“冀衍耄耋”,是女儿送的,其中冀是期望、希望的意思,衍在这儿有延长、达到的意思,耄耋的本意是八九十岁的人,在这儿引申为高寿。

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

古稀指7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70岁。古稀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指40岁(男)。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指60岁。花甲,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历史沿革

古人提倡十岁入学,今天我们规定七岁入学,尽管相差三年,但在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下的古代,应该是符合现实要求的。尤其古代提出三十“有室”,这和今天世界一些地方盛行的三十结婚,晚婚晚育,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人的寿命延至七、八十岁以上。

民间流传的“二十三十青少年,四十五十正当年(即壮年),六十七十满街转,八十九十不稀罕”民谣,这和“四十称强、五十称艾、六十称耆、七十称老”的提法,如出一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祖先,对人生年龄的分段,分明是极为科学和合理实用的。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 游冲网 编辑,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Copyright © 2016-2023 游冲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87697号-2